
初中物理难点杂谈
更新记录
1.修改封面图。
2.更新部分内容。
此文章是作者收集各大学习网站资料,综合起来发布的。制作不易,不喜勿喷,谢谢。
适用于人教版教材。
仍在持续更新中…
最近有一些人跟我说物理好难,学不会,我们今天就来谈谈初中物理的难点。
声学,光学等
除了力学和电学,其它的都非常简单,如声学,光学和热学。这些不必多讲,大家看看书应该就可以搞懂了。我们要讲的是物理二巨头:力学和电学。
力学
人教版教科书在八年级下册开始学习力学。我们需要先弄懂基础。“基础不牢,地动山摇。”这是我的语文老师告诉我的道理(为什么不是物理老师?)。
关于弹簧测力计
这可以说是最简单的知识点,但它并非非常简单。我一直想不通的一个地方,就是为什么初中的弹簧测力计不用估读?而高中却一定要估读呢?明白的大神在评论区说一说。
初中阶段的学生只需记住:弹簧测力计不用估读!
大名鼎鼎的牛顿
我知道很多数学物理不好的学生都讨厌牛顿。牛顿为现代的学生提供了很多的背诵材料…这里我们也谈一谈他。
牛顿第一定律十分简单,这里不再多说。这里要讲的是牛顿第一定律所推导出的惯性。惯性不是力,而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,所以,所有东西都具有惯性。在表达时,请不要这样表达:
坤坤收到惯性力而…
坤坤因惯性的作用而…
正确的表达应该是:
坤坤由于/因为惯性而…
这是一个很容易忽略的小难点,必须得牢牢记在心里。
摩擦力
初中阶段,我们学的摩擦力有两种: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。
千万不要认为它们是相同的!它们完全不一样。
先说滑动摩擦力,滑动摩擦力只与两个因素有关:接触面粗糙程度与压力大小。在高中我们会学一个公式:
f=μN
其中μ是动摩擦因素,即接触面粗糙程度,N是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。
万分注意!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和运动速度无关!
再说静摩擦力。与滑动摩擦力相比,静摩擦力更容易坑人。静摩擦力中的“静”字已经形象地说明了物体是禁止的,也就是受力平衡。因此,在初中,静摩擦力只能依靠受力平衡来计算。
还有需要注意的一个点是,摩擦力并不是总是阻碍物体运动。有时摩擦力是动力,这需要根据题目判断。
压强
压强较为简单,相当于是浮力的基础。如果非常不懂建议前往bilibili搜教程。
公式推导:P=====ρgh
下面就简单讲一讲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。
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
与生活实际不同,这个关系恰恰相反。当你将两张纸巾用两只手分别拿起,并靠近一点,向中间吹起,两张纸巾就会合拢。大家自己尝试一下吧。流速快的地方压强小,所以因为压强差,物体会移动。
一个重要的知识点:一般地,通道窄的地方速度就快。
浮力
浮力是初中力学很难的一点。下面具体讲。
基本知识
浮力的方向一直竖直向上。这是很容易搞错的一个点。
==ρg
浮力的施力物体不仅仅只能是液体,还可以是气体。我们人在空中时就受浮力的作用,只不过空气肌无力,所以我们感受不到力的作用。
物体的沉浮条件
物体的沉浮分为4种。下沉,悬浮,上浮,漂浮。
我们来一个一个分析。
·下沉:当G>时,物体将向下移动,直到底部。当底部的支持力与浮力的和等于重力,物体将停止运动。密度条件是<。
·悬浮:当G=,并且=时,物体将静止在液体中。
·上浮:当G<时,物体将向上移动,直到浮出水面。根据=,可以知道,浮力将慢慢变小。当浮力等于重力时,物体将静止(即漂浮)。密度条件是>。
·漂浮(不同于悬浮):当G=,并且>时,物体将浮在水上。
悬浮和漂浮时浮力均等于重力,但悬浮是物体完全浸没,漂浮是部分浸没。
可以知道,物体的密度决定沉浮情况。
浮力不会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。
浮力计算中的隐含条件
浮力的实验题考法多样,但以下几种最常见。
·弹簧测力计示数法
空气中重力减去浸入液体后的示数。
·漂浮/悬浮问题
利用二力平衡求结果。
·液面变化问题
这个没有固定考法,但一般不难。如果出现老师没有讲过的知识点,知识点就肯定藏在题目里。大家认真审题就可以啦。
浮力我就只能讲那么多了。考试压轴题一般都有浮力,所以浮力就被公认很难。如果压轴题不会,就不要浪费太多时间。剩余的时间要集中在检查上。
简单机械中的滑轮组
有很多人问我们为什么文章更新那么慢。我们也没办法。作者学业压力很大,而且不是老师,讲的东西并不是非常严谨。所有的字都要经过我的逐一检查,还要给AI修改一下,才敢发出来。
制作不易,求求大家赞助一下我吧。
文章将在今后的日子里继续更新。